中文版    English
公司简介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联系方式
电话:0592-7236973
手机:15959219935
QQ:670011821
节能化及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主要趋势
 

2012112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FISITA 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FISITA是由世界上37个国家的汽车工程学会组成,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行业组织之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更绿色、更安全、可持续——低碳时代的汽车与交通。在新闻发布会上,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下届FISITA主席李骏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节能化及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节能化、智能化

李骏博士认为,未来的汽车技术主要将体现在两方面,即节能化与智能化。

在节能化方面,李骏指出,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汽车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在这样的要求下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目前这样的趋势已经逐渐清晰,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1)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果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2)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零排放纯电动汽车使用范围的扩大,微型纯电动汽车成为发展的重点。

3)燃料电池汽车开始技术示范考核验证,小功率燃料电池辅以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技术方案成为主流。

4)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仍将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

  5)高效内燃机、变速器、底盘技术、轻量化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也共同作用而提高整车的节能效果。

另外,智能化同样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汽车产业发展、人们对驾驶体验、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增加对汽车智能化的关注,将尖端的IT技术运用到汽车上,使汽车性能提升的同时操作则变得更简单,行驶安全性更好。近5年来,汽车产业领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中国汽车技术提升显著

而谈到目前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时,李骏表示中国汽车技术有了显著地提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关键动力总成方面,汽油发动机已经介入了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热门技术;自动变速器技术也在逐步成熟,特别是DCT技术;底盘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相差较大,我国汽车产品目前主要采用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只有少数研究机构在研究;车身方面特别是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汽车电子电器目前则主要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为主;经过十一五近五年的研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掌握了多项知识产权。发展和壮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与人才团队,相关政策、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构建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公共支撑平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提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汽车技术问题还需进步

中国从一个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在技术上的需求,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发展对汽车技术的需求,比如节能、低碳、环保、安全、舒适;一是企业竞争,它所需要的技术首先就是品质,其次还有降低成本,还要灵活多变,实现差异化。需求已经明确了,在探索和实现需求的道路上我们则要做出创新,提高我们的创新竞争力,而从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来讲,我们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有这样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够实现由大变强。

比如,节能环保方面,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国6,也就是等同于欧6的排放标准。乘用车碳氢排放减少30%以上,从技术角度上至少要实现增压直喷的覆盖,而商用车的轻量化也是必须做的,要把商用车吨百公里油耗降25%,百公里油耗降20%。安全方面,国家中长期目标是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12%,我们要通过汽车技术上的完善来辅助实现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

另外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还必须要实现汽车的电子化、电气化、电动化,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无论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还是电气化的程度,都要达到10%-20%以上,而且还要保证新能源发展的多样化,不能够仅集中于电动车,其他替代能源也要适时发展,而且混合动力汽车也一定要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存在。

品质的要求和挑战则更多,百车故障率到2020年要降到100,轿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要提高到六万公里,质保期,平均寿命等方面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做强汽车产业是个庞大的系统化的工程,要求的是综合的全面的实力,所以说要达到这个目标,从技术角度来讲,每一方面都要做到突破和追赶。

厦门迪善模具(转)www.xmdsmj.com

凡迪雅工业设计  Billwong设计论坛  中国模具资料网  Icax开思论坛
Copyright 2015 迪善模具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09716号-1